
津云新闻讯: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深化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。本期《百姓问政》关注2025年宝坻区20项民心工程。
实施惠农增收行动
实施惠农增收行动,今年宝坻区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,加快推进“潮白河·渔生态小镇”的建设。目前“潮白河·渔生态小镇”核心村小辛码头村的环村步道、水系已经成型,同时已经成功引入了民宿,正在进行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,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服务能力。
主持人:以水为媒发展水系连通的经济,现在目前相关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了?
宝坻区黄庄镇党委书记 赵贵敏:两年以来一直在持续推动渔生态小镇的项目建设。当前小辛码头的核心服务区,已经启动了综合接待中心的建设,启动了精品民宿的建设,实现了全域的环村水系的贯通,包括滨水步道的联通,精品民宿已经在今年的五一期间实现了对外正式运营。让游客到片区能够品尝到潮白鱼鲜,现在正在打造的包括辛码宴、潮白百鱼宴,以及还要开发游船的船餐,在住宿和餐饮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形成这个地区的特色。与此同时,对小辛码头的绿化基础设施,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提升,今年都对全村的村容村貌,也整体进行了美化,提升了老百姓居住的舒适度。在公共服务和环境整体提升的方面,村庄包括景区的公共服务功能上面,通过打通乡村道路,实现来往车辆的分流,下一步要实现分区管理,包括停车场、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在提升中。
主持人:对于宝坻区的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?
宝坻区黄庄镇党委书记 赵贵敏:主要就是延伸了产业链条,把农业的生产端和文旅的消费端有机进行了连接,民房变成了民宿,农作物变成了文旅的产品。通过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,吸引了很多外来人才,甚至城市的人才也来到小村创业。文化振兴这方面在项目的推进过程当中,深入挖掘宝坻本地乡土文化,黄庄大洼地区的水文化、稻作文化等,建设一些景点,包括一些文创产品,文创的节目,这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。在生态振兴这方面,包括坑塘的水系治理,包括绿化美化不断的来扩大覆盖面。另外,乡村振兴一定要充分的来建强基层党组织,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。在项目的推进过程当中,开展了党建+网格,包括党员示范岗一些活动,村党组织也积极的来发动村里的志愿者参与到项目的发展建设中,引导广大百姓发挥主体作用,来支持和参与项目建设,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。
建设智慧停车系统
在宝坻城区,今年要建设智慧停车系统,经过调研,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钰华街、南城路、东环路等16条主干道路,建设路外停车位及相关设施,提升改造停车位6000多个,还要打造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,盘活停车资源,优化停车秩序,缓解停车压力。
主持人:目前宝坻区整体的停车情况怎么样?
宝坻区城管委主任 郭金雨:从目前看,城区整体的停车位还是不够,因为近年机动车增长的速度非常快,初步测算到2024年的年底大概是有240多万辆车,目前城区的停车位据估算也就10万个左右,所以说这种供需的矛盾非常突出,群众出行停车还是有一定的困难。
主持人:今年要加大钰华街以及南城路等16条主干道路的停车设施和停车位的建设。为什么要着重在这几条路去加大停车位的布局呢?
宝坻区城管委主任 郭金雨:充分考虑了城区的特点。目前城区有一部分是老城区,有一部分是新的城区。从供给的情况看,一个是供需的不平衡,这个不平衡,是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这种规划建设的不平衡,另外还有一个不平衡就是这些道路周边有居民区,有医院,有学校,还有商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,车流量非常大,在这些地方相对来讲停车难的问题更集中更突出。
主持人:目前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怎么样了?
宝坻区城管委主任 郭金雨: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做了16条道路,还有11个停车场的停车位,停车场的新建提升和改造。另外还有三个景观节点的公园类的停车位的改造,基本上目前看项目完成之后可以提供6578个停车位。
主持人:下一步怎么能够保证智慧停车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用。
宝坻区城管委主任 郭金雨:停车系统分这么几个方面,有软件的一部分,也有硬件的一部分,硬件的一部分就是停车场停车位的施划供给,然后还有一个智慧化的管理平台,管理平台就是发挥大数据的作用,在一些主要的路口和道路的周边设置一些摄像头,来抓拍一些车流量,来感知现场的车整体的状况。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停车场停车位的位置的推送,告诉到场地周边的群众哪个地方有停车场,然后到停车场周边又推送新的信息,告诉大家停车场还有哪个地方有停车位,方便大家停车。
设立区中医医院煎药中心
在做好硬件提升的同时,也注重软实力的提升。今年宝坻区要大力提升中医诊疗水平,设立区中医医院煎药中心,并在宝坻区域内免费配送到家。目前区中医医院煎药中心已经建成投用,近半年来,每月煎煮中药近7000份,区域内送药上门每月5000份。
主持人:这项工程设立的初衷是怎么考虑的?
宝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 李培森:主要有三点考虑,第一,能够助推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难,或者是看中医难的问题。通过和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,天津环湖医院,还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作交流,有效的推动了优质的医疗资源的下沉与扩容,实现了高水平的中医诊疗技术的共享和推广,提升了基层的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,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。第二,是能够提升中药材的临床疗效。通过和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作交流,区中医院采用的药材和它是同质同源全程可以追溯,再通过古法的煎煮,可以达到发挥中药药性的最佳疗效,能够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护航。第三,是能够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。在宝坻行政区域内48小时免费配送,能够极大的减少患者取药的等待时间,特别是对一些年老体弱,行动不便的患者,减少了很多奔波上的麻烦,而且还没有增加就医成本。
主持人:目前进展情况如何?
宝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 李培森:我们古法煎药中心运行以来,采用传统的煎煮工艺,再加上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的药材,能够确保药材的品质和安全。我们目前每个月煎煮中药材在7000份,免费送药上门在5000多份。
主持人:最初是怎么去考虑要借助快递免费配送的方式,把药材送到群众的家门口的?
宝坻区中医医院院长 张霞:当时为了进一步抓准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这种关键问题,也是堵点问题。所以开展了调研工作,针对在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者,发放了问卷,问计于民,也向职工进行相关的一些调研工作。那么通过调研,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,也是群众和职工都关注的问题。一就是关于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。第二个层面大家关注的就是代煎患者在院就诊等待时间很长,这个问题是群众和职工都很困难的问题。发现这样的问题以后,院党委也是都进行了多次研讨,从各个环节,比如说从医生的开药环节,到煎药中心怎么样去做煎煮这样一个过程,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调研。经过调研之后,发现可能里面既存在了信息化的问题,也存在了工作流程需要优化的问题。因此就在2025年开始建设古法煎药中心,通过古法煎药中心,实现了对整个煎药流程的信息化管理,也缩短了患者在就诊过程当中的等待时间。
惠残助残 引入智能电饭锅
惠残助残方面,在坡道、扶手、坐便器等设施改造的基础上,今年宝坻区引入智能电饭锅、感应式水龙头、智能音箱、燃气报警器等智能化生活用品,便利残疾人生活,计划改造的344户,目前已经全部完成。
主持人:无障碍设施改造实施情况如何?
宝坻区残联理事长 张昆河:宝坻区连续多年的安排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改造,并列入民生实事项目。十四五期间包括今年在内,共有1268户参与人受益。往年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更多关注的是传统的物理设施改造,比如坡道扶手、坐便器改造等。今年大量的引入了智能化的生活产品,比如智能音箱、智能电饭锅、监控等,今年共安排344户,到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改造任务。
主持人:老百姓的反馈怎么样?特点是什么?
宝坻区残联理事长 张昆河:一是智能化,看似普通的智能生活产品,就可以说要让科技点亮了残疾人的生活,为残疾人跨越障碍,摆脱困境带来希望。二是差异化,今年考虑的是针对不同程度的残疾人配备适宜的智能产品,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。配送的智能生活产品操作都比较简单,非常便利。另外就是工作人员已经教会了他们正常的使用,
主持人:下一步如何保障无障碍设施能够持续发挥作用?
宝坻区残联理事长 张昆河:下一步结合街镇残联和村级的专职委员入户进行回访,发现不能正常使用的,经及时责成施工方进行改进维修,这样确保无障碍设施能够持久的使用。